找到相关内容543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共加行

    曼荼罗的苦行和,也能圆满广大的资粮,因此应当精进修持。最后左手确实无法再持盘时,将其放在前面的供台之上,边供边积数。用餐、喝茶等一切间歇期间应收好前面所供养的曼荼罗。圆满十万遍后,下坐时,再供养...戒,也可依仪轨忏净,但即生不能成佛,因为即生成佛依赖于金刚乘戒。  《研磨经》中也说:若犯了经中所说的一种谤法之罪,在七年中每日三时忏悔,罪虽可清净,然而要证得位,最快也要经十劫。因为无余清净的意思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963936.html
  • 常任学院化、学院常住化之改良刍议

    容易执理废事,与常住格格不入:由于与现实的寺院生活隔离,且思想上又充满了可能存在的法执,因此在为人处事,及对待事情的价值与角度上,就容易过度地僵化,而不知变通和随缘不变。在执理过甚之余,往往就容易...常任学院化、学院常住化之改良刍议  ——常住即佛学院的体制初探  学   论文大纲:  虽然今日台湾的佛学院不在少数,然而仍有极大部份的出家新鲜人,是生活在以传统寺院生活型态为主的常住中。这些人...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0764026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资粮位、加行位、见道位、修道位、无学位。加行位又可分为四个阶段,其中第三个阶段叫“”,这是轮回和涅磐的分水岭,过了这个阶段,就不会再投生在受苦的世间,之所以称为“”,是因为行者必须能于空性及其所含蕴之义。  专注于禅修时会有许多体验,行者要能忍这一切。精通了“”,行者就能控制所谓其“完全展现的专注”,由此自然会生起健康而明智的信心,在此领域的信心是由行者所得的一切知识与体验而产生的确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2)

    内部的争吵,这里不去为他们分疏。 替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佛教,用“成佛”的号召来引导人民走向另一条“解脱苦难”的道路。佛教提出,用忍受苦难和忍受侮辱的不抵抗主义的方法,可得“成佛”(“波罗蜜多”...还是阶级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,所以佛教在中国的危害性,主要在于它实际上起了模糊阶级界限,和削弱被压迫阶级反抗意志的作用。 汉末及三国时,已有佛经的译本流通,当时佛经的内容可分为两类;第一类是世高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664791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嗔恚心,三无诤讼心,四柔和贤直心,五得圣者慈心,六常作利益众生心,七身相端严、众共尊敬,八以和故、速生梵世,是为八。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后成佛时,得佛无碍心,观者无厌。  嗔恚之法,心常恨怒。不嗔恚故,报得喜悦。圣者,谓三乘见道以上,发无漏智,证正理故。得圣者慈心,谓常怀慈心,等于贤圣也。和忍者,柔和也。梵世者,色界诸天之总称,离欲清净故。无碍心者,一切智自在通达也。不嗔行相者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
  • 陈柏达居士著:净土风光(1)

    (没有舌病),触到树的光景(身无病痛),或观想菩提树的功德(心得清净),……五根没有疾病,心不散乱,对于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,永不退转。’——《大宝积经》的《无量寿如来会》。  10、一见此树,得诸...立志求宅,休更甘心赴死门。  乐国不远归有路,莲台好去觐慈尊。 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至心 顶礼  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三拜  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一拜  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265430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识通塞、修道品(又名道品调适)、对治助开、知位次、能、无法爱(又名离法爱)。其中,“观不可思议境”又为天台宗十重观法的根本。   有关《摩诃止观》的注疏有:唐代湛然《止观辅行传弘决》四十卷、《...宗在中唐时确立的传法系统(即祖统)为九祖:高祖龙树,二祖慧文(又称北齐尊者),三祖慧思(又称南岳尊者),四祖智□(又称智者大师),五祖灌顶(又称章尊者),六祖智威(又称法华尊者),七祖慧威(又称天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
  • 佛法原典研习─绪言之二

    利他的法门,譬如布施.持戒、等都是。  至于信愿,其实既已学佛,当因为有信愿才来学。然而就信愿的表征而言,有的乃只是深藏内心里,以作为驱策的动力。有的则会具体地表现于外在的事相中。像一个佛教徒,何以...经常说有三乘的说法,有声闻乘、缘觉乘跟菩萨乘,声闻乘主要修行的是四圣谛,缘觉乘修行的主要是十二因缘,而菩萨乘主要修行的是六度、四摄。  对大乘佛法常用的三乘分法,我上次已经说过了:不管从名字的立或修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4965984.html
  • 毛泽东与佛教

    “恃我强而凌彼弱,理恐非宜。食他肉而补己身,心将”。由于文氏反对暴力和杀生,毛泽东从小受到耳濡目染,因此“小时候常随母亲去庙里,而且还学会了唱佛经,那时候他深信杀生是罪大恶极的”。另外,与佛法吻合...

    满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4366501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 耳听能察而不谬,谓之聪。   眼看能察而不错,谓之明。   通达有为之事相,能以决断谓之智。   通达无为之空理,于法谓之慧。   126.邪魔外道   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,即是...,心机用尽变成灰。   77.自省   朝也,暮也,   辱也,苦也苦,   方寸之间当自省。   78.常住真心   大佛顶经云:   众生生死相续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,性净明体,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066527.html